一、河北省简称冀
今河北省地域,在春秋战国时为燕、赵之地,汉、晋时置冀、幽二州,唐属河北道,元属中书省,明属京师,清为直隶省。
1912年,中华民国成立,沿用直隶省。民国17年(1928)始称河北省。
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仍称河北省。
现河北省辖11地级市、23县级市、109县、6自治县。其中60多个市县对外开放。全省面积
19万平方公里。有汉族、回族、满族、朝鲜族等民族。省会石家庄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冀”这个河北省的简称,蕴含和寄托着美好的愿望。如前所述,河北省简称“冀”是由“古冀州”而来。那么,
,“冀”是什么意思?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尧,诞生于河北省顺平县,后建都平阳(今山西省临汾市,亦为古冀州之地)。曾在今河北省中、南部活动,顺平县、定州市、唐县、望都县、隆尧县的地方志中,都有关于帝尧活动的记载。东汉(公元25至220年)时有一部推究事物命名由来的书叫《释名》,它在解释“冀州”这个地名的由来时这样写道:“其地有险有易,帝王所都,乱则冀治,弱则冀强,荒则冀丰也。
川冀州位于北方,这里居住过帝王,这个地方有险有易,纷乱希望得到治理,贫弱希望变得富强,荒歉希望获得丰收。所以“冀”是个多义字,在汉语里有多种含义,其中有一义是“希望”的意思。在汉语的书面语言中,就有“希冀”“冀望”“期冀”这些词。《释名》解释冀州这个名称的含义,就是在“希冀”这个意义上使用的。这样,冀州,就是寄予希望之州,那久.如今简称“冀”的河北省就是寄予希望之地了。
河北省:相对干黄河为北、唐朝时黄河以北,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,1928年称河北省。因历代曾属冀州地区,所以简称“
二、有关资料
《尚书.禹贡》载文“冀州”是上古九州之一,大禹分天下九州只是“传说”或先秦学者们“认为”的,并非实际存在的行政区划。“九州”原本是虚指,不是实际行政区划地名。原《吕氏春秋.有始览.有始》曰:

两河之
间为冀州,晋也”
“两河之间”指的是“东河”和“西河”
“晋”指的是春秋时期的
勺“晋国”,晋国的范围包括以今日山西省为中心的大片土地,现在的河北省只占到一部分。(东河指的是太行山以东的黄河,即从今河南省向北流经河北大平原,在今天津地区注入渤海;西河指的是今陕西省与山西省之间向南流淌的黄河。)
西汉时,才开始正式成为实际上的行政区划地名,即西汉十三刺史部之一。
“冀州刺史部”
大部分在今日河北省地区。这块地域的南部属冀州,北部属幽州及并州的小部分;
东汉时属冀州和幽州;
三国时属冀州和幽州;
西晋时属冀州、幽州和司州一部分;
隋代时降冀州为地区级行政单位;

唐代时属河北道,河北道下属17个郡,包括信都郡(冀州);

北宋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,下属11个州:沧、冀、博、棣、莫、雄、霸、德、滨、恩、清;

金代时属河北东路、河北西路、中都路;

元代河北地域为中央直属的中书省,冀州属真定路(正定);

明代属北直隶,冀州属真定府(正定);

清代属直隶省,冀州属大名府(大名);

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,仍属直隶省。民国三年(1914年)裁撤冀州名称,设立冀县,

只辖信都一地,属直隶省的冀南道。

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,并确定“冀”为简称。

确定河北省简称为“冀”的原因是:自西汉至隋初300多年间,河北省区域存在“冀州”这一省级实际行政机构而得名,与“上古冀州”无关。今冀州市之名称则是古冀州文化名称遗存,值得纪念。

发表回复

后才能评论